1. 欧博亚星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三)

          2020-05-19 14:03:50 0

          作者:陈锦英


          第三节 细菌形态检查法

          显微镜放大法 细菌形体微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藉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 。

          1.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以可见光(日光或灯光)为光源 ,波长0.4μm~0.7μm,平均约0.5μm。其分辨率为光波波长的一半,即0.25μm。一般细菌都大于0.25μ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2.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是利用电子流代替可见光波,以电磁圈代替放大透镜 。电子波长极短 ,约为0.005nm,其放大倍数可达数十万倍 ,能分辨1nm 的微粒。不仅能看清细菌的外形,内部超微结构也可一览无遗。电子显微镜显示的形象 ,可投射到荧光屏上,也可照相拍摄。当前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有两类 ,即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SEM的分辨率一般较TEM低,但可清楚地显露观察物体的三维立体图像 。配合电子显微镜观察使用的标本制备方法有用磷钨酸或钼酸铵作负染色 、投影法(shadowing)、超薄切片(ultrathin section)、冰冻蚀刻法(freeze etching)等 。电子显微镜标本须在真空干燥的状态下检查,故不能观察活的微生物 。

          此外,尚有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e)、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和共聚焦显微镜(cofocal microscope)等,适用于观察不同情况下的细菌形态和(或)结构 。

          染色法 细菌体小半透明,经染色后才能观察较清楚。染色法是染色剂与细菌细胞质的结合。最常用的染色剂是盐类。 其中 ,碱性染色剂(basic stain)由有色的阳离子和无色的阴离子组成,酸性染色剂(acidic stain)则相反 。菌细胞富含核酸,可以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色剂结合;酸性染色剂不能使细菌着色,而使背景着色形成反差,故称为负染(negative staining)。

          染色法有多种,最常用最重要的分类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该法是丹麦组织学家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试图用感染的组织进行细菌染色时创建的 ,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 ,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 、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 。但与菌细胞壁结构密切相关,如果在结晶紫—碘染之后,乙醇脱色之前去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革兰阳性菌细胞就能够被脱色。目前,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已十分清楚,但对革兰阳性菌细胞壁阻止染料被溶出的原因尚不清楚。

          细菌染色法中尚有单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以及荚膜、芽胞、鞭毛 、细胞壁、核质等特殊染色法。


          欧博亚星产品AI助手


            1. XML地图